为什么会出现心律不齐?
心律不齐什么鬼?
教你轻松读懂心电图——心律不齐什么鬼?
相信做过心电图,或参加过健康体检的伙伴们,都会对心电图报告中的几个常见词汇产生疑问:
什么叫窦性心律?窦性心律不齐又是咋回事呢?心电图该怎么看?表急,小编这就为您一一道来。
大家都知道,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,其主要功能就是泵血。
心脏每次有力地收缩,都能将富含新鲜氧气的血液泵至身体各处,以滋养全身,从我们出生一直到终老,心脏一直在不知疲倦地跳动。
心脏跳动节奏的快慢,是由谁来指挥的?
可以把所有心肌想象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,指挥这支队伍的“司令”就是位于右心房后壁,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下,医学术语叫作“窦房结”的器官。
指挥心脏每一次正常跳动的信号就是从这里发出的,它每发放1次信号,心脏就跳动1次,在医学上就称之为“窦性心律”。
所以,“窦性心律”就是指正常的心脏节律,如果心电图报告结论不是“窦性心律”,那反而需要担心喽!
上图就是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图形,红色圈中的波群代表一次心跳。正常成年人的心律整齐,心跳有力,频率为1分钟60-100次。
那小伙伴们不禁要问了,既然“窦性心律”是正常的心律,那窦性心律不齐是不是就有问题呢?
答案是否定的。
一般来说,窦性心律不齐可简单分为呼吸相关性和非呼吸相关性。
前者与呼吸引起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张力发生周期性改变有关,多见于正常的儿童、青少年,是一种生理性反应,它的特点是心率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,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,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,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,屏气或运动后心律则转为规则。
△ 上图为一19岁女性静息时的心电图,可见心律有不齐
△ 上图为该女性屏气时的心电图,可见心律不齐不明显了
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,不必担心,也不用治疗。随着年龄增加这种情况会变得不明显。
而后者非呼吸相关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,一般是病态的,常见于冠心病、药物中毒、颅内压增高、脑机能不全、脑卒中等特殊情况。如有此类明显症状者,应及时就医,治疗原发病,切勿拖延。
综上所述,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脏节律,如果检查出窦性心律不齐也不要太过慌张,因为它也经常发生在正常人群中,无症状(尤其是青少年)的窦性心律不齐多因呼吸运动所致,为正常生理性反应。
相关阅读:
体检发现心律不齐,到底要不要治疗?
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,总受到格外的关注。
然而,很多人的体检心电图报告上会出现“心律不齐”字样,一看到就惶恐,担心是不是心脏病?要不要手术?有没有危险?
医生表示,心律不齐是我们常说的心律失常的一种,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。据调查,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患有心律不齐!
正常生理状态下,人体心脏跳动规律匀齐,每分钟约60-100次,有些老年人可出现50次/分也正常,但若心跳不属于这个范围,或者出现不规则心跳,忽快忽慢,则可能就是心律不齐了。
那为什么会出现心律不齐?又该如何对待呢?
出现心律不齐可能是由生理性原因造成的,比如说紧张、情绪激动、喝浓茶、饮烈酒等,而此类情况只要纠正了原因后就能恢复,不需要服用药物;
也可能是疾病导致的,如贫血、心脏缺血等,若是此类情况,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,一般也不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;
但若是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心律不齐则需要差别对待了……
1、窦性心律不齐——分类对待
我们的右心房有一个控制整个心脏的“指挥官”——窦房结,这里是人体正常心跳的发出点,也称“心脏起搏点”。
窦房结可以自动地、有节律地产生电流,然后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,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,这也就是“窦性心律”。
“窦性心律不齐”是指相邻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相差超过0.12秒,一般为良性,可分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和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。
多为生理性改变,常见于青少年。
是由呼吸改变了窦房结自律频率,发生周期性、规律性改变引起的。吸气时,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,引起交感神经兴奋,心率加快;呼气时,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,心率减慢。
青少年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新陈代谢比较旺盛,发生窦性心律不齐几率较高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会变得不明显,一般无需特殊治疗。
多为病理性改变,常见于合并其他心脏病人群,如本身有冠心病、心绞痛、风心病、瓣膜病、心衰等心脏病,都可能合并窦性心律不齐。
这种情况下,治疗的关键不是心律,而是关注心脏血管结构、功能等。
提示:中老年人窦性心律不齐易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,降低心功能,增加危险率。因此,建议中老年人定期行常规心电图检查,以早发现疾病,早治疗。
2、早搏——引起重视
早搏也是常见的心律不齐,指原先规则的心脏跳动,忽然呈现提早的心跳,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之中。一般分为房性和室性早搏。
一般没有什么危险性,无需做特殊处理,但若房性早搏过多,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脏射血功能,导致各种不适,可以进行药物治疗。
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,室早数目也不多,如24小时只有几百个,可不予特殊治疗,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,不要喝浓茶、咖啡,不熬夜,避免情绪激动等。
但心肌梗死、心肌病、心力衰竭、低血钾等危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早搏,需要积极治疗诱因和病因以及对症治疗,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。
3、传导阻滞——需要治疗
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传导系统出现了损伤、阻断,主要包括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。
根据阻滞程度不同,可分为3个度。
I度: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,仅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心房向心室传导冲动过程稍缓慢些,不影响心跳次数。
此阶段可先不进行相关治疗,但需定期检查心跳情况。
II度:最后一个或两个心房激动可能不能传到心室,使心跳停跳1次或数次,患者有时感到心悸、胸闷、疲乏。
此阶段需要查明病因并进行干预。
III度:心房的激动完全不能传到心室,心室会发生相对较慢的电脉冲,就会发生心房和心室分别由两个脉冲控制,导致房室跳动分离现象,患者常出现昏厥,病情严重。
尽快查明病因,及早治疗。
4、房颤——最危险的表现
房颤是最危险的一类心律不常。房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无法有效排出心房血液,血液滞留容易形成血栓,心脏不停的收缩和舒张,血栓易脱落。
若脱落的血栓往上走,进入大脑,就会造成脑中风;若往下走,就会造成肢体动脉栓塞。
房颤导致卒中的高危人群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衰等患者。因此,这些人一旦出现房颤,一定要积极干预。
如何养护好心脏?
1、控制危险因素
①控制血压:高血压可加速冠状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,使心肌氧供需平衡发生失调,进而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。
早期高血压可能会使心脏发生肥厚,增加房颤风险;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。
②控制血脂:胆固醇是血栓的主要成分,高浓度的胆固醇会堆积在破损的血管内壁,生成斑块,堵塞血管,进而导致心脏缺血。
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控制高脂肪等的摄入,并养成运动的好习惯。
③保护呼吸道:呼吸道感染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,从而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诱发脑卒中。因此,日常外出、空气质量较差时、公共场所人多时要注意带好口罩,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。
2、用好营养素
据研究显示,平时适当补充叶酸,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的患病率,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,还能滋养心脏,使心脏更具活力。
胡萝卜、西红柿、菠菜、莴笋等都富含叶酸。
哈佛大学研究发现,每周通过吃一两次鱼摄取2克左右的欧米伽3脂肪酸, 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降低36%,并减少17%的死亡可能。
除了深海鱼类,核桃、亚麻籽、紫苏籽也是欧米伽3脂肪酸的较好来源。
End-
「有用就扩散」
大家都在看
漫话心律失常:窦性心律 没你想得那么简单
指南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:有些室早不用治疗
★★★★★
看完记得分享哦